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宜兴市“双基”工程:让残疾人享受“家”的温暖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4-12-25

“哈哈,今天我又是第一个到呢。”12月22日下午1点不到,家住宜兴市湖父镇银湖村的残疾人张水华,又和往常一样坐在老伴骑的三轮车上,早早就来到了湖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站。每周一、周四来这里与其他残疾人一起聊天,参加康复训练和娱乐活动,已成为张水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康复室就是好啊,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待遇,政府对我们真关心!”张水华笑着说。

今年69岁的张水华,去年5月突患中风,左半边身体动弹不得。因家境贫寒,在花了7000多元医治没有效果后,老两口只能放弃治疗。市残联了解到张水华的情况后,主动上门为她评估康复需求,制订康复计划,并特意安排康复站的医生,免费上门指导张水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穿衣、如厕、进食)等。根据张水华的康复情况,今年11月,湖父镇残联工作人员建议张水华到康复站接受更为系统和完善的康复训练。

这座面积为150多平方米的康复站于今年6月建成投用,配备有无障碍生活设施,还拥有肩关节旋转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椅、偏瘫康复器等多种康复器材。在这里,残疾人士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还能在休息室里打牌、下象棋等,让他们享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如今,张水华以前不大听使唤的左手变得灵活了,而且左脚也较之前有力了,不用借助辅助器具已经能慢慢挪步,大大减轻了家人的负担。

据湖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范立平介绍,目前康复站里除了5名固定的康复医生外,还有6名“兼职”康复医生,基本采用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指导方式,并为湖父镇及周边地区的23名残疾人建立康复档案,还为湖父镇的30名残疾人提供定期上门服务。

我市约有2.3万名持证残疾人,他们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市级机构在为残服务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今年,我市根据实际,把“双基”工程(镇级残疾人安养院与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建设改造工程)列为政府实事项目,专门出台《宜兴市残疾人“博爱家园”双基工程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对乡镇康复站、安养院建设中的场地设置、康复器材、文体设施、无障碍环境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各镇(街道)按照“就近就地、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原则,结合本地残疾人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康复医疗、康复训练、托养服务等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助残服务网络,让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就近就便、高效优质的康复及托养服务,为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搭起“桥梁”。目前,我市已有6个康复站和5个安养院完成建设并投用。另外,徐舍镇的安养院改造已进入配套设施安装阶段,将于近期投用。明年,10个安养院和9个康复站将继续纳入“双基”工程,宜兴将有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政府的温暖春光。

(宜兴日报社  杨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