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感恩于心 传授技艺立自信——记肢体残疾人、宜兴市爱德培训学校陶艺老师刘晓峰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7-09-04

 

9月1日上午8点半,市爱德培训学校的陶艺老师刘晓峰,便拄着双拐出现在了教室里。市爱德培训学校不设假期,但刘晓峰还是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和残疾学员聊一聊自己的故事,上一堂心理辅导课。“十几年前的我,也许和在座的不少人有着相同的心态,因为残疾而自卑,觉得生活没有盼头。后来,我走进了你们现在就读的这所学校,掌握了生存技能,生活的劲头也足了起来……”刘晓峰讲得很有激情,学员们听得也很受触动。

  对于目前就职的爱德培训学校,39岁的刘晓峰有着特殊的感情,更有着满满的感恩。在这所学校里,他和紫砂结缘,收获了生活的自信。“那一年我16岁,刚刚初中毕业,命运却和我开起了玩笑,因为生病导致双腿残疾。”回忆起曾经的不幸,刘晓峰说得轻描淡写。为了生计,那些年他尝试着做过钟表修理生意。从2003年起,市残联依托我市独有的紫砂文化资源,在市爱德培训学校开办陶艺班,刘晓峰成了第一批学员。经过两年多的系统学习,刘晓峰逐渐掌握了基本的紫砂制作技艺,也找到了稳定的谋生手段。“从事紫砂制作,需要耐得住性子。我本来就腿脚不便,也干不了重体力活,所以这行挺适合我的。”刘晓峰说,从学校毕业后,自己吃起了“手艺饭”,生活也有了保障。

  在紫砂行业摸爬滚打的这些年,刘晓峰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由于受身体条件等因素制约,在提高紫砂技艺方面,刘晓峰常常觉得力不从心。2014年,市残联在走访慰问紫砂陶艺从业者中的残疾人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生存发展的这一难题。此后,市残联在我市遴选了一批技能功底好、提升空间大、帮扶愿望强、个人素质好的残疾紫砂陶艺从业者,与7位全国知名陶艺大师结对,进行为期一年的结对帮扶。在此次活动中,刘晓峰有幸与省工艺美术大师顾美群结为了师徒。

  拜师后,顾美群的工作室里,拄着双拐的刘晓峰来得格外勤,顾美群也总是耐心细致地为他指点迷津。每隔一段时间,顾美群还会上门,对刘晓峰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这种与大师互动的机会,刘晓峰十分珍惜。他说:“以前都是一个人琢磨,做着做着就遇到了瓶颈。后来经过顾大师的点拨,一下子感觉茅塞顿开了。”随着刘晓峰制壶技法的不断成熟,他还在顾美群引导下,尝试创新制作技艺。短短一年时间,刘晓峰的紫砂制作技艺突飞猛进。2015年,刘晓峰还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刘晓峰的励志举动赢得了行业的尊重,也得到了市残联的认可。2015年,他被市残联聘为爱德培训学校的陶艺老师。学成归来的刘晓峰,又站到了梦想被点燃的地方。身份转变了,刘晓峰意识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紫砂制作技艺传授给那些仍在与生活抗争的残疾人。刘晓峰说:“班里的学员都是残疾人,我们沟通起来不存在障碍。而我自己经历的一些故事,也更容易帮助他们打开心结。”在刘晓峰的班级里,大部分学员都没有紫砂陶艺制作方面的功底,部分聋哑学员还存在沟通交流问题,这就需要刘晓峰倾注更多的心血。为了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刘晓峰一边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一边通过手工绘图、微信交流等方式进行细致讲解。除了传授手工制作技艺外,刘晓峰还不忘为学员提供心理疏导,让他们坚信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自力更生,也能赢得社会尊重。

“在这些学员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也非常希望他们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刘晓峰说,这些年自己最感动的是残联给予的各种帮扶。“每次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残联总会很及时地伸出援手。”他说,他一定会将这份感恩铭记于心,同时,尽己所能帮助更多人。

(宜兴日报社  张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