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科学解决就业 积极扶持创业 杨巷镇助残变“他救”为“自救”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6-05-19

5月18日上午,位于杨巷镇塘门村的阿金家庭农场内,51岁的潘东仙正细心照料着各色花卉苗木。虽然身体略有残疾,她的动作却丝毫不懈怠,剪枝、除草、治虫等,干的有条不紊。“多亏了镇和村里的帮助,才找到这份工作。活不累,工资还能补贴家用。”说起这份工作,潘东仙满脸笑意。

杨巷镇有1500多位残疾人,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在执行制度性保障和政策性救助的基础上,如何长期有效地救助这些弱势群体,变“他救”为“自救”,成了镇残联的头等大事。杨巷镇农业发达,镇残联便把注意力放到了镇内的设施农业基地上,通过与远望蔬果专业合作社等积极对接,为不少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难题。以该镇革新村为例,目前村内已有近10位残疾人“安家”远望蔬果合作专业社,实现了自力更生。

在为部分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题的同时,近些年,随着创业热潮的涌动,杨巷镇残联工作人员在日常沟通中发现一些残疾人也渴望自主创业,就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不同的创业方案。因为一场车祸,该镇城典村的唐志军落下了残疾。2012年,在家歇不住的他想尝试自主创业。可由于身体原因,创业地点不能离家太远,创业模式也不能太复杂,且对于创业方向,唐志军也有些“码不准”。得知他的困扰,镇残联的工作人员为他支招,最终顺利敲定通过野鸭养殖创业。此后,养殖基地的选址、基础设施的建设、水源地的选择,镇残联工作人员陪着唐志军一道摸索。还请来镇农业服务中心、镇畜牧兽医站的专业人员,为唐志军出谋划策,定期为他的养殖基地做好防疫检疫等工作。如今,唐志军的野鸭养殖规模已达上万只,销路也逐步稳定。靠着这些野鸭,唐志军的生活越发有了盼头。

目前,该镇残联已帮助300多位残疾人实现就业,点对点扶持30多人实现创业梦想。而在得到镇残联帮助的同时,这批残疾人也深受感染,不忘回报社会。全国助残日、学雷锋月期间,不少残疾人主动走上街头,为市民提供修鞋、配钥匙、按摩等义务服务。          (宜兴日报社  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