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岁的康平忠,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了一名残疾人。但他有个陶瓷艺术之梦:把陶瓷雕塑应用于建筑、装饰和公共环境之中,让更多的人欣赏、享受陶瓷艺术。
肢体残疾的康平忠是浙江省东阳市人。他的这个陶瓷梦,缘于东阳的木雕。东阳木雕,举世闻名。在康平忠的家族中,有许多人从事木雕,他也十分喜爱,并对木雕艺术有所研究。2007年,已在宜兴商海里摸爬滚打了近10年的他,终于把目光聚集到了宜兴的陶瓷上,聚集到丁蜀这片热土。
他的想法是:木雕能够广泛应用于建筑之中,陶雕同样可以。木与陶是两种不同的材质,但两种材质相比,陶雕更适合应用于建筑之中。他经过市场调研,发现陶雕尽管比木雕更具有抗风雨等优点,但在建筑和公共空间应用得很少。陶雕作为陶瓷艺术中的一个门类,被人们所忽视,这不能不说是陶瓷的一种遗憾。于是,一个关于陶瓷的梦产生了:他要把木雕艺术与陶雕艺术相结合,做出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陶瓷雕塑作品,让它们走进亭台楼阁、大厅客堂、公园广场。
梦毕竟是梦,要让梦变成现实总是要经历一段艰辛的路途。康平忠改行搞艺术陶雕,引来了很多质疑声:搞艺术陶雕你能行吗?别把多年做生意攒下的那些钱砸进陶土里去了连个响声都听不到呀!紧接着,他与南京等地的城市雕塑专家一起研制的首批浮雕作品,在烧制过程中不是开裂就是变形,变成一堆废品。
这是为什么?康平忠的心被失败砸得血淋淋的,说不出有多么痛苦。当他寻找原因时,有的说陶土有问题,有的说烧制有问题,有的说技术有问题,还有人说这类大型陶雕本身就不好做。他的一个问题变成了很多个问题,而有那么多问题等于给他下了定论:趁早歇手别干了。然而,康平忠不妥协,积极尝试各种方法,很快他从失败中走了出来,并且从失败中看到了艺术陶雕更大的价值与市场前景。他招兵买马,安营扎寨,鼓励多名残疾朋友与他一起创业,走上了一条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己烧制的自主之路。他给自己创办的公司起名为“古今陶奴”,以此明志:为了他心中的那个陶瓷梦,他愿意一生做一位陶奴。
在康平忠的追梦路上,市残联领导给予了亲切的关怀,杭仁育理事长带着爱德培训学校的同志多次上门指导工作,共同探讨艺术发展之路,给他信心和鼓励。在雕花区工作的聋哑朋友,打着手势,表述着康平忠对他们的悉心培育。
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康平忠信心倍增。作为一名残疾人,他已吸纳和培训多名残疾紫砂艺人在他的厂区工作。他的古今陶奴已是丁蜀镇残联的残疾人就业基地。今年,他和爱德培训学校联合,成为残疾人就业实习基地。在成都青林西路文化墙上、在山西古县景观紫砂桥上、在宜兴荆溪宾馆大堂壁画上都留下了他的陶雕。康平忠的那个陶瓷梦已不再是梦,不过他还是愿意把自己的陶雕事业当作梦一样做下去,因为残疾人的梦更加浪漫,更加绚丽多彩。
(南风 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