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刚被评为“无锡好人”、已入选“中国好人”候选人的宜兴肢体残疾人马伟忠最近除了打理自己的企业之外,正在为另一件“善事”忙得乐呵呵——他要为陶都的残疾陶艺人“铸台打擂”。宜兴众多的残疾陶艺人一直苦于交流展示方面的欠缺而长期“默默无闻”,从现在开始他们可以通过选拔入驻马伟忠提供的工作室,便于切磋并且有单独的作品展示厅。
据统计,目前宜兴本地大约有90个残疾陶艺人。“残疾人从事陶艺事业具有自己的优势,有的腿脚不方便,有的是聋哑人,这些身体上的缺陷反而让他们能够比健全人更容易专心致志。”宜兴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说。与此同时,这些残疾陶艺人行动不便,与同行间的交流活动受到限制,紫砂作品的对外展示推广活动也没法展开,“只能被动地有一单接一单,即便做壶的技艺达到一定程度,但是价格却比市场价低很多,由于大多数学历偏低,他们也很难获得职称”。
作为宜兴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今年42岁的“无锡好人”马伟忠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他自强不息,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创业,拥有自己的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各地。2011年初,马伟忠第一次接触到宜兴紫砂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了解接触紫砂陶艺的过程中发现,原来紫砂界有一批身患残疾却自食其力的人。了解到他们的劣势之后,便萌发把一批优秀的残疾陶艺人集聚起来的想法。
近来每隔几天马伟忠就拄着双拐从自己的公司所在地的宜兴新港湾小区来到附近的金汇大厦16楼,这里有300多平米的两间房,是他以个人名义为残疾陶艺人准备的工作室和作品展示厅,准备成立陶艺沙龙。“现在场所已经妥当,剩下的工作就是计划先期选出8—10位残疾陶艺人正式入驻,在他们技艺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希望打出一定的知名度。”马伟忠说。
“从十年前宜兴市残联为残疾人开展陶艺培训班开始,残疾陶艺人开始不断增加,但是冒尖的很少。究其原因,创作环境比较封闭,同行间较少交流碰撞是很重要的因素。”目前在宜兴残疾陶艺人中唯一一位获得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夏淑君说,有一个平台把这个群体集聚起来,平时相互之间多交流,不时组团到外地展览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技艺与知名度都相当重要。
(无锡日报社 史春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