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笑靥如花 精彩绽放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4-09-17

残疾人并非弱者,只要内心充满正能量,依然可以成为感动他人的榜样。蔡春英、魏平、周小华作为宜兴残疾人群体中较为杰出的女性代表,身残志坚,乐观豁达,砥砺奋进,实现梦想。她们用如花的笑靥展示坚韧豁达的胸怀,以事业的成就诠释精彩纷呈的人生。

蔡春英:单手制壶,精彩无限

在宜兴陶艺界,蔡春英算不上大师,但绝对是一名奇女子。20岁时在一场事故中失去左手,但靠坚韧顽强的意志练就“单手”制壶的技艺。

身高1.74米,42岁的蔡春英,学生时代曾是一名游泳健将,与紫砂壶并没有交集,但20岁时一场事故导致她的左手被齐根切下,从此她不得不面对和适应只有一只手的生活。“开始连扎马尾辫这么简单的事,我都无法完成,但在家人的鼓励下,我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逐渐学会了用一只手来做并且经营一家小店,生活也有了起色。”

宜兴是紫砂之都,很多人都是以制作紫砂壶为业,蔡春英的亲戚中就有多人是制壶行家。一次到亲戚家做客后,她萌生了自己做紫砂壶的想法,尽管家人都认为是天方夜谭,但生性不服输的蔡春英还是毅然决然地上了制壶之路。

一把紫砂壶的制作过程需要100多道工序,第一步打泥片就把蔡春英难住了。“打泥片有点像北方人擀饺子皮,一只手拍打泥片,一只手转动泥片。而我只有一只手怎么办?”遭遇挫折后的蔡春英冥思苦想,反复摸索推敲,她发现用左臂顶端碰一下泥片,泥片也会转动一下,只不过缺点是左臂在转动泥片的过程中,泥片会在工作台上横向移动,这样她用一只手从桌子这头拍到那头也能完成别人两只手可以轻松搞定的工序。打泥片只是一个开始,最难的还是用一只手来加工茶壶的外形,并精细雕刻壶身的花纹图案,蔡春英用了12年的艰辛磨砺才做到这一点。

皇天不负有心人,艰辛的付出后是丰厚的回报。2005年她获得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陶艺组第一名;2008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收为入室弟子;2010年,代表江苏在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现场展示传统紫砂壶的制作技艺,并获“世博之星”称号;2011年,在获得全国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陶艺组第一名好成绩的同时,又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用意志跨越岁月艰难,用拼搏成就人生精彩,蔡春英成就了单手制壶的无限精彩。

魏平:馥郁沉香文理兼备

沉香的气息总是这么鲜明浓郁,让人无法忽视,更让人无法忘怀。我们惊叹的不是它的价值能有多昂贵,而是它甘愿经受千百年磨砺成就完美的决心。魏平的身上就散发着沉香的味道,历经挫折与奋斗,终至卓越与成功。在宜兴,魏平是残疾人社会生活中的“开心果”,名气挺大。她曾被上海世博园评为“最佳沟通之星”,也是2010年度无锡市文明“十佳”新人新事的入选者。

今年40多岁的魏平,在周铁镇的江苏瑞佳化学有限公司工作,是一名化学工程师。她出生8个月时因意外导致左腿残疾,但一直以来,她克服身体障碍,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乐观生活,奉献社会。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她作为一名特殊的志愿者受人瞩目,成为新闻人物。其间,她战胜腿疾带来的不便,以流利的英文和极具亲和力的讲解为广大游客服务。在世博园众多志愿者当中,她因为表现突出,被评为“最佳沟通之星”。随后,她又作为无锡市女子坐式排球队的一员,参加了江苏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坐式排球比赛,获得团体冠军。

平日里,魏平的工作和生活充满快乐的因素,非但工作出色,写作、表演、演唱样样拿手,文理兼备。工作之余在各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快板、诗歌、双簧等文学作品百余篇。她克服倍于常人的困难和艰辛走向成功之路,在回馈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她,应是比许多人都活得更加自信,更加精彩!她值得更多赞扬和掌声,不是因为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三八红旗手,而是因为她那永远阳光的笑容,让更多人学会要坚强、要勇敢、要心存希望、要学会感恩。因为这个缘故,在社会生活中她被许多人视为“灵魂工程师”,被小学、中学、大学聘为校外辅导员,经常接受学校、义工组织、文学社团等的邀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讲述自己的励志人生、生活百态,努力塑造出震慑人心的品质,就如同那沉香的气味,久久回荡。激励更多的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使人生更加充实。

周小华: 潜心制壶,用心生活

1967年生于陶艺世家的周小华,起初对紫砂并不感兴趣。八十年代初期,受到张海迪的影响,想成为一名掌握外语的翻译家,所以周小华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丁蜀高级中学。可是,看着别人一个个背着书包去学校了,而她连通知书都没有收到,到学校问,是重度肢体残疾阻碍了她的求学之路,当时她感觉就像跌进了万丈深渊。痛苦过、怨恨过、消沉过,但是冷静之后想想,周小华决定学一门手艺,这样才能对得住父母,于是紫砂成了第一选择。

由于出生于鱼化龙世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她开始跟随母亲学做鱼化龙。她学做鱼化龙的初衷并不是像壶的寓意一样,金榜题名,高升昌盛,光宗耀祖。选择做这样的工艺复杂的茶壶,是因为比起光壶,完成一把鱼化龙不需要经常性地站起来。一段时间之后,第一把鱼化龙出炉了,虽然不够完美,但她却信心满满,第一次就让家人送了十几把壶到紫砂厂去验货结果家人告诉她一把都没验过。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周小华都坚持自己去送,因为她想知道壶的毛病出在哪里,需要怎样改正。经历过无数次不合格,经过了无数次修改,无数个日日夜夜,当人们在喝茶聊天时,她却独守寂寞,潜心研究,无论多苦多累,她都支撑着,始终没有放弃。滴水穿石,岁月荏苒,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周小华用女性特有的韧劲、智者独到的眼光,成就了一个残疾人制作鱼化龙的传奇。

她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关怀备至、贴心细致的老公,个成绩优异、懂事乖巧的女儿。见到她的人都会被她的朴实憨厚吸引,做了那么多年生意,她依旧有一颗纯净如水的心灵;都会被她爽朗明快的笑声感染,经历了那么多辛酸苦楚,她依旧保持平和善良的心态,与世无争,淡薄名利,或许这就是她快乐生活的不竭源泉。

也许,我们从她们的今天看到了乐观、积极、成功与精彩,却想象不出,三个柔弱的女子是如何克服健全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艰难跋涉,孜孜以求,跨过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沟沟坎坎,期间经历的悲伤苦楚,心酸彷徨,也只有她们自己清楚。她们以坚强和不屈,登上了梦想的舞台,演绎着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她们在笑靥绽放、展示精彩的同时,也在丰富着健全人的世界,成为我们通往成功的人生标杆。

(宣文科  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