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宜兴:非遗传承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梦”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2-07-26

推开“利平陶艺”工作室的大门,蔡利平正专心致志地伏案制作紫砂壶,辅助支架垫着的右手臂有些弯曲,托着茶壶身筒的手微微颤抖。

2004年,蔡利平因一场意外车祸致残,左脑神经重创导致身体右侧偏瘫,右手右腿变形,经过几年的按摩和康复治疗才逐渐矫正过来,他不断克服肢体残疾困难,重新投身于陶艺创作事业。

自去年8月起,蔡利平参加了市爱德培训学校承担的江苏省残疾人非遗师带徒陶艺培训项目的学习。培训中,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赵曦鹏特别教授了本色立体堆塑的紫砂壶装饰技法,将平面泥绘转化为形态立体的鲤鱼堆塑,巧妙地解决了蔡利平手部动作不稳当的困难。培训结束后,蔡利平潜心研究堆塑技法,领悟其艺术内涵,并实践应用于陶艺创作之中。

为期一年的省残疾人非遗师带徒培训,学校依托季畅园紫砂艺术馆组建了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赵曦鹏和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范顺君组成的师资团队,针对个别情况特殊的残疾人学员,赵曦鹏和范顺君2位老师分别采用本色立体堆塑与异色平面泥绘的技法,手把手进行示范辅导,效果非常显著,学员兴趣盎然。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赵曦鹏注重从美学的角度去培养学员的审美,在造型上下功夫让学员理解造型的表达,让自然的表现手法汇聚在紫砂上,鼓励学员们平时多看传统绘画与雕塑,让紫砂装饰多变,让思维更具创造力。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范顺君从前期《灵猴献瑞》培训过程中,深入了解到各位学员的残疾特征、生活条件、性格特点及喜爱专长等,在本次《一叶清莲》非遗培训中,根据学员美术功底程度,有的进行彩绘、泥绘选项培训,有的进行先构图后堆塑等纹理项目培训,努力做到尊重差异、量身体验。

从事陶艺工作已有五六年的刘丹,自爱德培训学校举办第一届陶艺提高培训班起就一直积极参与,每一届都从中学到了很多技法和知识。回忆起本次非遗培训经历,他说:“季大师指点我壶盖上莲子如何做的圆润,赵大师给我们演示不一样的鲤鱼制作技巧,范老师每天不辞辛苦的从丁蜀跑到学校来毫无保留地指导讲解,我向老师们学到的不只是一门可以维生自立的手艺,更是在与大师们零距离对话中得到了紫砂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感受到他们非遗传承和为残疾人事业而奉献的独具匠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对学员陈小清的《一叶清莲壶》及其泥绘作品(2条鲤鱼)给予很高评价:逼真、细腻、灵动。同时,在季畅园设置了“非遗培训爱心专柜”,通过展示、拍卖、结对等形式,为学员们拓展市场、推介作品。

刘丹用学到的技艺制作的《吉猴献瑞壶》2次接到订单,数量达到120多个,受到了市场认可;蔡利平每日上午9点至11点坚持淘宝直播制壶,获得了一批稳定客户的定制需求。

作为首批省级非遗试点培训项目,非遗师带徒陶艺培训实施过程扎实,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受到了市陶协、省就管中心专家和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也深受残疾学员的欢迎,更为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圆梦紫砂、走向共同富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市残联深度聚焦残疾人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为残疾人搭建学习、就业平台。非遗师带徒培训方式不仅充分发挥了老师的技术专长,展现了老师的工匠精神,更迎合了残疾学员的兴趣爱好,照顾了他们不同层次的接受能力和成长基础,让他们在开拓眼界的过程中提振创作的热情与信心,进而努力实现强技艺、传文化、促增收、展风采的终极目标。

DSC_51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