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宜兴:“量体裁衣”式就业帮助让更多残疾人勇敢追梦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2-05-23

5月16日下午,在市博爱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的福利车间内,一批残疾人结束一天的工作后,陆续前往活动室,开展阅读和休闲娱乐活动。福利车间是市残联通过“托养+就业”形式,服务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的一个创新模式,自2017年11月运行以来,20多名精神、智力残疾人在这里开启了自力更生的生活,他们不仅每月能有不低于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还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

福利车间只是我市助力残疾人就业的一个缩影。“让残疾人拥有就业机会、自食其力,是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增强幸福指数的有力举措。”市残联教就科工作人员说,近年来,聚焦残疾人群体创业就业实际需求,我市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扶持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为残疾人群体进行“量体裁衣”式就业帮助,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圆了就业梦。截至目前,全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12281人,就业率为75.16%。

帮助残疾人就业,需提升他们的技能素质。围绕不断提升技能培训质量,市残联以市爱德培训学校为主阵地,各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地,不断创新培训内容与方式,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信心。今年35岁的卢超漪是我市两家盲人按摩机构的负责人,也是为数不多拥有盲人按摩高级职称和盲人按摩医师按摩资格证的按摩技师。从2008年高中毕业后的茫然,到如今的事业有成,一路走来,他感慨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市残联对自己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高中毕业后没有工作,心情一度很低沉。”卢超漪说,初三视力下降,最终被确诊视网膜色素变性,让他原本绚丽多彩的世界蒙上了一层阴影,儿时的梦想也被打碎。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市残联主动找到了他,结合他的情况,邀请他参加市爱德培训学校的盲人按摩技能培训。一方面是市残联不间断的帮扶,另一方面是卢超漪异于常人的努力,短短十年间,他从一个新手成为行业内知名的好手,还走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提供了更广阔的筑梦空间。去年,我市首个电商助残基地“大彬后院”挂牌成立,依托宜兴翰宇紫砂艺术研究院,多方整合资源,该基地发挥在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活动开展、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优势,带动一批残疾紫砂艺人踏上追梦之旅。“今天我带来了几款紫砂作品,和大家一起品鉴,并交流紫砂文化。”近日,在“大彬后院”的直播间内,化身主播的范君浩正在借助直播推荐自己创作的作品,短短半个小时的直播,就吸引了近千人围观。自基地揭牌以来,这样的直播,基本每天都在上演,28位身有残疾的紫砂艺人,通过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收获了点赞与掌声。“电商助残基地为残疾人在电商直播领域实现自己的梦想搭建了一个平台。”“大彬后院”发起人范培君说,基地通过整合多平台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的双培训模式,发展“直播电商+特色产业”,让残疾人群体共享数字化发展的红利。

(宜兴市融媒体中心  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