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学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有时,和学生说上十句话也得不到一句回应;有时,一个词要教上百遍,学生才能含糊地说出来……
今年4月2日是第15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宣传主题是“聚焦孤独症服务:构建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走进宜兴唯一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专业机构——宜兴市博爱家园儿童成长中心,一起了解孤独症特教老师们的艰辛和快乐。
这里的老师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帮助孤独症孩子真正回归社会,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见习主任仇月红告诉我们,中心现有177个孩子,其中87个是孤独症,另外90个是智力障碍。疫情期间,她们主要开展线上教学。
目前,可以改善孤独症症状的只有“科学干预”,尤其早期2岁-6岁更是黄金干预期。而且孤独症的康复还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干预过程,如果中断了,往往就会前功尽弃。因此,中心的40名老师争分夺秒,几乎每天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她们恨不得一天“变成”48个小时,老师们一天平均要上12节课,利用晚上时间和家长交流,辅导孩子更是习以为常。
“就像是一扇门关上了,我们要把它再打开。但打开这扇门的过程,却是异常艰辛。”孤独症对于孩子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对一个家庭的影响特别大。然而,一些家长麻痹大意,以为孩子只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没有重视孩子的异常表现,等孩子长大了再去医院检查,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时机。
仇月红说,如果经过及时干预和康复,孤独症的孩子超过一半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有的甚至能够和普通同龄儿童的能力相匹配。
每个特教老师都拥有强大的“技能包”
“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一节课能安稳地坐下已经不错了,更不要说配合辅导教学了。”中心一位特教老师告诉我们,由于独孤症孩子本身有社交障碍,她们面对可能是个对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孩子。因此,和普通教师相比,特教老师的教学辅导往往难度更大。
因此,每个特教老师都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会心理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应用行为分析,还要懂游戏、了解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做康复计划,等等。每个孤独症孩子的情况又不一样,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的要唱歌、有的要逗他,有的孩子要亲亲、抱抱。没有强大的“技能包”,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特教老师。
成长中心有一个名叫“达哥”的孩子,刚来的时候哭得很厉害,进了教室后撕掉老师给他的纸,拧断蜡笔,故意在墙壁上涂画、故意尿裤子。特教老师收拾完后,会抱着他,耐心跟他聊天,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但是单纯的陪伴并不能让“达哥”学会遵守规则。于是老师集体商量后,决定给“达哥”开展结构化教学,利用视觉提示帮助“达哥”通过视觉输入来接收信息和指令,从而降低老师和孩子沟通的难度。经过较长时间的康复辅导,“达哥”已经对课堂感兴趣了,能安静地上完一节课,课堂上还跟着老师一起比划,和其他孩子互动,甚至愿意参加课外活动。“达哥”爸爸跟班级老师交流时说:“看到孩子的变化,感觉自己每天起早贪黑都是值得的!”老师每次线上线下跟孩子爸提出建议,孩子爸爸都会一一接纳,非常配合。
“孤独症孩子的康复,除了老师的耐心辅导外,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有时,特教老师也会遇到一些年轻家长的不理解和质疑。有的家长性子急,希望孩子一来中心就能“脱胎换骨”:“怎么教这么多天进步这么慢,这个老师是不是没经验?”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恨不得马上转入普通学校。
仇月红说,其实,家庭环境等后天因素,对孤独症孩子的影响非常关键。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原因对孩子的康复重视不够,导致居家康复与机构康复脱节,孩子的康复进度也比较慢。如果家长可以重视,家校结合,康复效果可以更加明显。家长将学校里老师教授的内容进行复习泛化,孩子学习的机会增加,掌握的内容也能够更加牢固。
这是一份具有成就感的神圣职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对于特教老师来说,就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用爱心唤起孤独症儿童沉睡的情感,将一缕缕的阳光送入孩子们内心封闭的世界,为孩子们未来的人生道路种下希望的种子。她们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份最具有成就感的职业。
特教老师王花说,在她们眼中,每一个孤独症孩子都是天使,和所有孩子一样可爱、一样需要呵护。每当看到一个个孩子经过康复,能够开口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能够到普通孩子中间学习和生活,就是她们最快乐的事情,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化为了两个字——值得!
据悉,目前,我国0到6岁儿童每年新增5万名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服务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仇月红说,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实际上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有的孩子对于颜色特别敏感,能够快速辨别色块的差异;有的孩子对于花卉的种类如数家珍甚至能够画出极为相似的图画;有的孩子掌握一个技能后就牢牢记住。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普通的,也并没有太多的特殊才能。她希望社会多包容、接纳孤独症儿童,尤其不要对他们投入异样的眼光,有更多爱心人士能够关心和关注这个特殊群体,让他们的父母和家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市残联理事长任倬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免费提供康复大楼,大楼装修及硬件设施费用由市残联承担,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在每个孩子都有免费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保证了每天2节个别化训练课程。市残联每年还组织20多场培训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定点康复服务机构专业培训,提升孤独症康复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水平。今后,市残联将继续加大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将孤独症康复等特教课程引入教育、医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一起点亮“星星的孩子”希望之光。(宣文科 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