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宜兴市张渚镇肢残人朱建华:残疾人的“知心姐姐”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3-06-07

 

 

   531日,《宜兴日报》民生新闻版刊登了《“脚盆姑娘”出嫁喽》一稿,报道中讲到当张阿凤面对求婚而犹豫不决时,残疾人朋友朱建华多次开导她,让本来顾虑重重的张阿凤最终下定决心追求自己的幸福。稿子刊出后,连续有残疾人读者致电本报“民生热线”表示,自己也曾接受过朱建华的心理开导,她是残疾人朋友中“人气”很高的“知心大姐”。 64日,记者与“知心大姐”取得了联系,听她讲讲自己的“故事”。 

当天下午,记者在张渚镇犊山路一家不起眼的副食店门前,看到了坐在轮椅上的朱建华,一双大而清澈的眼睛,讲话细声细语,给人温柔亲切的感觉。谈到“知心大姐”这个称呼,她淡淡地笑着说,自己曾经历了不少挫折困难,甚至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但在自己的坚持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最终一一克服,“毕竟生命如此美好!”之后,朱建华总是悉心开导其他有各种心理困扰的残疾人朋友,希望他们跟自己一样,在生活中能“拨开乌云见晴天”。 

 今年45岁的朱建华是张渚南门村人,13岁时因患进行性肌肉萎缩症导致瘫痪,家人带她四处求医,却没能带来一点希望,最终被鉴定为肢体2级残疾。由于家里本不富裕,再加上出行不便,朱建华念完小学四年级就中断学业,回家帮父母做些家务。“屋漏偏逢连夜雨”,1985年,朱建华在家照看煤炉时,因一氧化碳中毒晕倒在地,幸亏抢救及时才挽回性命,但从此留下了随时可能晕倒的后遗症。1995年,她又不慎从轮椅上摔下,当时医生断言她最多只能活3个月,性格坚强的朱建华最后以顽强的毅力击退了死神。这一次次与生命的抗争让朱建华更加坚强,也越发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来之不易,她的经历也被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知晓。1997年,市残联和各镇残联全面开展加强残疾人心理康复辅导工作,得知这一消息的朱建华自愿充当张渚片区的志愿者。记得开始时,她坐在残联工作人员的自行车后座,一个一个村子转,给那些受心理困扰的残疾人朋友排忧解难。由于同是残疾人,朱建华很容易打开这些人的心门,用自己的经历来劝导和鼓励他们。有一年,张渚镇一户人家新房装修后失火,男子为了抢救女儿,脸和手被严重烧伤,就在他面对生理和心理双重痛苦时,妻子带着女儿离开了他,男子一时接受不了,几近崩溃。镇残联工作人员和朱建华先后上门五次进行劝导,才让该男子放弃轻生的念头。就这样,这位“知心大姐”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现在,一些残疾人朋友只要碰上不开心的事,干脆就直接来到朱建华家中,上门“求医”,平时一些其他城市的残疾人朋友,也纷纷写信或是打电话来与她交流。   

 在成为残疾人朋友“心灵导师”的同时,朱建华还于2005年成为了“宜兴志愿捐献角膜第一人”,并在张渚镇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成立了“张渚角膜遗体捐献志愿站”,目前已经有近50名残疾人加入到捐献角膜志愿者队伍中。2006年,她与同是角膜捐献志愿者的李文广结为夫妻,并在第二年生了可爱的儿子萌萌,一家三口过上了平凡却又幸福的生活。

        (宜兴日报社    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