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残疾人士的幸福家园——宜兴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优质服务记事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3-04-22

418,位于屺亭街道文庄村的宜兴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内暖意融融。本月底,首批入住中心的33位残疾人即将结束为期2个月的托养,尽管时间不长,但不少入托人员发出由衷的感叹:“这里就是我们的幸福家园。”      

“爱心”铺就未来路

 “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近2个月的时间里,托养中心工作人员用对待亲人般的爱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一位入托人员,饮食上,时刻注重卫生和营养搭配;心理上,主动和入托人员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康复训练中,为有需要的入托人员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今年23岁的周铁女孩裴燕,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患有残疾,曾因放弃训练,只能靠双拐支撑走路。进入托养中心后,康复治疗师根据裴燕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而每当她想放弃时,中心副主任胡常芬总会鼓励她说:“双拐走路和双腿走路,找的对象都不一样,要是你能自己走路了,我马上给你介绍男朋友。”尽管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但通过近2个月的坚持,裴燕已能扔下双拐自己一口气走20多步路。     

“细心”筑就“梦想城”

 为了让入托人员离自己的梦想更近,在平时的交流中,中心工作人员总是细心地发掘入托人员的兴趣爱好,加以鼓励,开展书法绘画、刺绣编织等技能培训,在大家心中筑起了一座“梦想之城”。来自和桥的25岁小伙周涛,因从小患有脑瘫,他走每一步路、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很不协调。可工作人员却发现,貌不惊人的他竟是位“象棋高手”。于是,除了必要的康复训练,工作人员便经常用象棋和周涛“对话”。尽管入托人员的身体都有缺陷,但很多人都像周涛一样拥有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吴道远每天都临摹自己都不认识的字帖,中心还培养她参加跑步训练,想让她参加残疾人跑步比赛;沈水琴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双手有些畸形,却每天利用空余时间绣十字绣……”     

“真心”融为一家人

 虽然相处时间不足2个月,可托养中心真心希望每一位入托人员都能自食其力,过正常生活。为此,工作人员千方百计为他们联系企业,让有劳动能力的人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418日上午9点多,托养中心的工技室里,5位入托人员正戴着工作帽,认真叠着保鲜袋,每个人身旁的袋里已有不少劳动成果。胡常芬介绍说,目前工技室的加工产品主要为针线包装和保鲜膜包装,一位残疾人最多时10天就领到了640元工资。“我原来是个皮匠,尽管在家赚钱多,但在这里我不是一个人,有人专门照顾饮食起居,还鼓励我们自食其力,我们处得跟一家人一样。”来自新建镇的肢体残疾人士吴建良开心地说道。       (宜兴日报社    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