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关键词:慈善救助
目前,宜兴市共有残障人士6.8万人,他们中一部分参与社会活动存在障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 3月1日,位于屺亭街道文庄村,占地4451平方米的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进入两个月的试运行阶段,33位残障人士成为首批入驻者。今后,凡是我市16至60周岁、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有托养需求的残障人士,经过体检合格,由各镇(街道)残联推荐确定后都可在该中心享受康复训练、生活照料等免费托养服务。
参与者:闻英
身 份:宜兴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康复治疗师
对于因神经萎缩、中风等原因不能正常站立、行走的残疾人来说,康复治疗是他们的希望。对于今年33岁的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康复治疗师闻英来说,给残疾人带去康复的希望是她最大的快乐。
“来,一、二、三……好,慢慢来……”3月8日下午4点,虽已工作了8个小时,闻英的喉咙已经沙哑,但她还是双手扶着正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残疾人,用极其温柔的声音对他说道。为了帮助首批入驻中心的残疾人克服障碍、超越自己,在试运行的两个月里,中心采取“封闭式”康复治疗方式。“康复治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必须让中心所有护理人员都懂得治疗的方式。”为此,在中心试运行的前两个月,闻英做足了准备,她将自己的康复治疗技术全部传授给中心的几名护理人员:如何帮残疾人肢体按摩,各种治疗机械的使用方法,在做康复训练时,不同的残疾人最适宜的时间是多久……为了帮助大家找到感觉,她还装成残疾人,给他们做试验……
首批入驻中心的33位残疾人,每一位的情况都不相同。在短短两个月内怎样让他们进步明显?“必须为每个残疾人制定专属的康复计划!”闻英说。为此,她白天忙着给残疾人进行治疗,晚上则努力做“功课”:老温虽然年纪大,但心态好,每天为他安排斜板磨砂板和套圈、木钉盘运动;小王太孤僻,必须先从精神疗法起步,让他乐观起来……
虽然中心才运行十多天,但闻英已经看到了希望:“好多残疾人不仅行动有了进步,而且更乐观了。我相信,只要坚持,他们肯定会越来越好!”
受益者:温端成
身 份:市残疾人托养中心首批入驻者
8:30—9:00斜板磨砂板运动,9:50-10:20平衡杠内站立训练,15:00—16:00套圈、木钉盘运动……在温端成的床头,贴着一张“课程表”。他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看一遍“课程表”,然后在心中默念几遍“加油”。
老温是湖父人,他曾热爱运动、体格健壮,是家里的顶梁柱。然而,2006年9月,老温因脑出血住院,由于错过最佳的康复时间, 6年多来,温端成每天都要忍受后遗症的折磨:左半边身体几乎没有知觉,左手不听使唤,穿个衣服要花几十分钟,左腿也没力,走路都得扶着……今年1月,湖父镇为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推荐康复治疗人选,对全镇的残疾人进行了摸底调查,温端成的情况恰好符合入驻条件。2月底,温端成顺利通过体检,成了全市首批受益残疾人之一。
“这里的康复治疗的确专业,不仅设备齐全,而且我才住一天,康复治疗师就已经摸清我的情况,给我制定了治疗方案。”老温说道。每天,他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康复治疗师都会守在一旁,帮他使用器材,指点姿势,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提醒他休息,为他做按摩。在首批入驻的残疾人中,温端成是最有“斗志”的,他说:“只要能康复,我吃多少苦都愿意!”和家人通电话时,温端成总说自己感觉好些了,他坚信只要自己认真配合康复治疗,一定可以好起来。
“在这吃好、住好、环境好、服务更好,就像家一样温暖。政府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要积极乐观!”温端成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不仅激励着自己,也感染着中心的其他人。 (宜兴日报社 杜京 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