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使者”
——记张渚镇残联专职干事、盲人定向行走指导员骆婷
“对,记住要点,好的,慢慢走。”说话的是一位大眼睛女孩,叫骆婷,她是张渚镇残联的专干,正在教盲人做定向行走训练。在今年举办的无锡市盲人定向行走比赛中。骆婷获得了个人赛第一名。
今年23岁骆婷原是一名军人,退伍回到家乡后成了一名残联的专干。从去年4月份参加工作到如今,已有1年多时间。“我刚从部队回来时,残联的一切对我都是陌生的,不了解盲人,不理解这份工作。后来,我参加了盲人定向行走培训,尝试着了解这一切。”骆婷说,接受培训的那段日子,最难的是学习上下楼梯。他们要用盲杖量台阶的宽度,然后将盲杖放在身体的正前方不断敲击,靠着台阶的边缘,一点点地挪动。“一开始极度不适应,找不到那种感觉,上下的节奏掌握不好,我好几次都几乎摔倒,想要放弃。不过,我很庆幸自己最终坚持了下来。”
在与盲人的相处中,骆婷找到了人生的理想。今年48岁的罗志勤一直从事打桩工作,在2004年年底由于压缩桩爆炸导致失明,“突然的灾难让我有些无所适从,刚开始一直都不习惯,一个人闷闷不乐也不跟家人沟通,总觉得自己好像跟这个社会脱节了似的。”说到这,罗志勤的脸上表现出了一丝落寞。紧接着,他又说道:“06年底,镇残联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我的情况后,派了专员来对我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辅导,小骆是从去年开始分配来教我的,她对我特别用心,教得也很好。”这时,坐在一旁的骆婷打开了话匣子:“其实,学习定向行走并不容易,罗志勤的眼盲由后天不幸造成,由一个光明的世界突然掉入一个黑暗漩涡中,所以学习的难度也就相对更大。开始的学习并不乐观,他的抗拒成为最大的障碍。我们一次次的劝解、练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再对我们抗拒,慢慢地接受了我们的帮助。”回忆起学习定向行走的情景时,罗志勤总记得每次骆婷将盲杖交到他的手中,她对照着盲杖,开始口头讲授盲杖使用的六要素。“往前走,手握皮套,盲杖放在身体的正中间,用手腕左右点盲杖”骆婷在一旁说着行走的注意点,用殷切的眼神注视着罗志勤,他似乎感应到了骆婷的期盼,慢慢地往前挪着步子,“对,就这样,走的很好。”骆婷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得到骆婷的鼓励,罗志勤也放大了胆子,步子也越迈越大了。
从开始只能颓废地坐在家中到如今的生活自理,心情开朗,罗志勤的可喜改变让骆婷更坚定了那一份“人文关怀”的信念。虽然罗志勤已经可以走出家门、生活自理,但是,每年骆婷都会去好几次,无微不至的照顾让罗志勤感动不已。今年开始,骆婷又新增了5个“学生”,他们的学习状况也都很好。她笑着说道:“其实,我也只是众多残联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员,像我这样的盲人定向行走指导员全市有近20人,他们奔波于全市盲人家庭,为盲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无私奉献,默默付出。”
(宜兴日报社 俞臣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