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阳光下的汗水,闪耀不残缺的风采——无锡市第十二届残运会三名宜兴运动员侧记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7-08-17

 

命运给予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但他们拥有与常人同样的梦想。在本月上旬举行的无锡市第十二届残运会上,来自我市的残疾人选手,在赛场上展示着运动的魅力,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他们的乐观向上、顽强拼搏感动着所有人。对他们而言,参加残运会,收获的不仅仅是奖牌和荣誉,更是那份自信、自尊和自强。

享受竞技体育的痛与快乐

【人物档案】金昱宁,14岁,市特殊教育学校六年级学生。
【荣誉簿】田径项目,听力(T60/F60)女子组1500米、4×100米接力冠军,400米、800米亚军。
    课堂上,她是个文静乖巧的好学生;运动场上,她又成了拼劲十足的运动健将。今年14岁的金昱宁,是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六年级学生,也是此次宜兴代表队中年纪最小的参赛选手。更让大家刮目相看的是,她首次参赛就收获了两金两银的好成绩。目前正在省队参加集训的金昱宁,尽管训练很苦很累,但她很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金昱宁的童年是在一片安静中度过的,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她,无法欣赏多重的旋律,无法感受爽朗的笑声。个性好强的金昱宁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特殊教育学习,积极融入社会。学校是汲取知识的场所,田径场则是收获自信的舞台。今年6月,金昱宁被选拔进了我市残疾人田径队,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集训。刚一走进田径场,金昱宁就格外兴奋,练得也比任何人更勤更苦。然而,由于此前缺乏专业指导和训练,金昱宁一上强度就产生了不适反应。同时,由于长距离跑步过程中,双脚不当的着地方式导致其跟腱受伤,并逐渐肿胀起来。眼看比赛在即,训练中的意外状况,让金昱宁格外着急。
    伤病恢复期是漫长而又煎熬的,连走路都不利索的金昱宁,每天依旧忍着疼痛,准时出现在田径场上。在教练的指导下,她开始尝试脚尖着地的跑步方式,并增加了力量方面的训练,最终在比赛前夕得到康复。在很多人看来,在田径场上绕圈奔跑是枯燥的,但金昱宁却尽情享受着这份挥洒汗水的快乐。因为她渴望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在赛场上不断突破自我、超越对手。
    第一次站在无锡市残运会的田径赛场,金昱宁显得格外自信。在听力(T60/F60)女子组1500米比赛中,金昱宁展现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以6分59秒的成绩拿到了冠军,这一成绩比第二名快了近半分钟。随后,她又与队友配合在4×100米接力比赛中拿到了第二块金牌,还在400米和800米两个项目中拿到第二名。如此优异的表现,也让她被选拔进了江苏省残疾人田径集训队。我市残疾人代表队的田径教练吴云鹏说,金昱宁接触专业训练的时间很短,但已经表现出了无限的潜能,相信她通过刻苦训练,会在更大舞台上取得突破。

独臂泳将的不懈坚持

【人物档案】汤留平,52岁,自由职业。
【荣誉簿】游泳项目,肢残S8男子组5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冠军。
    尽管年过五旬,却在与年轻选手的较量中不落下风。在刚刚结束的无锡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残疾人部比赛上,汤留平再一次成为“金牌大户”,他分别在5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项目中收获金牌。此次比赛,汤留平厚积而薄发,用实力实现了自我肯定。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仰泳,当时也没想到能拿金牌。”在原本不太熟悉的项目上得奖,是此次比赛中让汤留平最惊喜的事,但他赛前高强度的训练也让这个结果显得有些情理之中。为了准备此次比赛,汤留平和我市其他参赛残疾人运动员一样,从六月底就开始备战,在市体育中心进行了为期32天的训练。每天早上七点半,汤留平准时从家里出发,在游泳馆内进行一个多小时的训练后。由于此次比赛中有不熟悉的项目,汤留平给自己加大了运动强度,他说:“教练让我游300米之后带板子游,我一般是坚持游500米后再借助板子的力量进行接下来的训练,我多花力气多训练,应该能进步快一点。”在高强度的训练下,短短一周内,汤留平50米仰泳的成绩从1分40秒提升到了51秒。
​  汤留平从小非常喜爱运动,20多年前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手臂,却没有浇灭他对于运动的热情。他说:“医生说幸好我平时锻炼,身体素质好,捡回了一条命,所以我更加珍惜这个爱好”。汤留平家中有不少哑铃等健身器械,其磨损程度足见使用频繁,力量训练是汤留平一直坚持的日常训练,十年如一日。
  “知道有残疾人运动比赛后,我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参与。”汤留平对自己的体能非常有信心,他需要一个平台来证明自己。2005年,当时还住在大同社区的汤留平接到了来自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他参与市队选拔,参与当年的无锡市残运会。由于自己只是爱好运动,和正式的运动员还有很大差距,汤留平十分珍惜当时的训练机会,除了每天必要的训练以外,他还自己琢磨游泳技巧。由于当时自己不会跳水,一入水泳镜就被冲掉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汤留平多次尝试不同跳水角度,同时虚心请教其他更有经验的运动员,终于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跳水姿势。
    十余年间,汤留平参加过了不少体育比赛,包括无锡市级和江苏省的残疾人运动会,这位体坛老将坚持力量锻炼,以更高的要求来鞭策自己,不断前行,目前已夺得10多块奖牌。“我还想参加继续坚持下去,比赛除了技巧外,体能也非常重要。”汤留平挥着独臂,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只要坚持锻炼,我应该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感动来自团队的温暖
【人物档案】李通,28岁,市王俊推拿中心员工。
【荣誉簿】田径项目,视力(T11/F11)男子组1500米、4×100米接力冠军,视力(T12/F12)男子组400米、800米冠军。
    最近这几天,李通每天早上一出现在工作单位,身边总会引来不少“粉丝”。由于在刚刚结束的无锡市残运会上一举成为“多金王”,同事都会让他讲一讲比赛中的经历和故事。而他总是谦虚地表示,参加比赛收获最大的不是拿到金牌,而是感受到整个团队的温暖。
    两年前,李通从学校毕业后,来到市王俊推拿中心,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推拿工。初来乍到,他感受最深的是单位负责人王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平时,王总不仅在专业技术上对我们给予指导,还总是抽时间和我们聊天,劝导我们不要因为视力方面的欠缺而产生自卑情绪。”李通说,王总艰苦创业的故事让大家感动,也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今年6月份,李通在王俊的推荐下,首次加入了我市残疾会“大家庭”。短短一个多月的集训,李通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团队的温暖。李通说:“我以前是一名残疾人赛艇运动员,在山东省的比赛中拿过第三名。相比于以前一味追求运动成绩的竞争和训练,在宜兴集训我觉得氛围更轻松更团结。”
    由于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李通的训练成绩明显优于其他队友,因此他的报名参赛项目多达四个,既有中长距离的个人项目,也有短距离团体项目。然而,在备战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意外,李通的脚背被穿着钉鞋的队友误伤。从那时起,队友对李通的生活起居格外照顾,王俊也给他放起了长假,让他不要因为工作而分散精力。在每天的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中,教练也总是蹲在李通身边,帮他系鞋带和解鞋带。这一切都让李通感动不已。
    成绩需要比赛来检验,李通和队友们都信心满满地出现在了无锡的残运会赛场。两天参加四个项目,尽管体力有些透支,但李通还是依靠自己强劲的实力,实现了对四个项目金牌的包揽。李通说:“每次我只要一上跑道,就能听到队友们的加油助威,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团队的力量。另外,每天回到宾馆,我也会和住同一间房的陈乐俭通过手势进行交流,大家相互鼓劲。”

如今,载誉归来的李通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单位,依旧勤勤恳恳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他说,通过参加残运会收获满满,今后有机会还会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争得荣誉。

(宜兴日报社  张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