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西渚镇横山村大山头组有一户特殊的人家,这户人家的老两口陈海根和张锡娟是中年再组家庭。陈海根因家境贫困一直未婚,为人忠厚老实,身体也不是很好,一直也没有正当工作,就打打零工维持生计。张锡娟离婚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忠厚老实的陈海根,相处一段时间后便一起生活了,然而婚后一直未生育。两人于2005年领养了一个女儿陈和玉。领养时小小的奶娃刚出生没几天很是可爱,老两口都当个宝贝一样疼爱。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奶娃慢慢长大。当别的小孩会走路时,陈和玉只会爬行;别的小孩咿咿呀呀开始学讲话时,陈和玉只会呼呼哈哈乱叫一通。这可急坏了老两口,于是把陈和玉带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乎老两口意外。领养时与陈和玉的亲生父母也接触过几次,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怎么生的小孩就成低智力儿童了。陈海根和张锡娟因为家里没钱给陈和玉治疗,当时抱着以后小孩也许会好起来的心理把陈和玉带回了家。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转眼陈和玉5岁了,别人家的小孩都一个个进了幼儿园,而陈和玉连爸爸妈妈都叫得含糊不清,更别说讲其他话了。老两口百感交集,本身日子苦巴巴的,领养个小孩只希望她健健康康就行,谁知越到大了除了会正常走路其他什么都不会,怎么教都没用。连上厕所都无法自理,张锡娟只能每天照顾女儿生活起居。陈海根和张锡娟很是痛苦,领养到这种小孩有什么办法,想着既然领养了那也只能硬着头皮养育她一辈子。
2013年5月6日这一天对张锡娟来说,就是人生中最绝望的一天了。陈海根因病去世,原本还有个依靠的张锡娟一下子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这让原本就困苦的日子怎么过(过的更为艰难)。但是张锡娟没有气馁,想着即使以后哪怕要饭,也要把这个孩子拉扯大,领养了她就要对她负责。村里镇里了解她的情况后,立刻帮助办理了低保,有相关补助也总是把她们安排在里面。因为陈和玉要寸步不离的照看着才会乖乖听话,张锡娟就在离家不远的酒店找了份打扫卫生的工作,这样工作带小孩两不误。
就这样张锡娟在单位里安稳的上了一段时间班,这时的陈和玉已经9岁了。镇残联负责人了解到陈和玉上学的事,就介绍她到宜兴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关键学校不是寄宿的,早晚都需要接送。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锡娟感觉自己的人生真的糟糕透了,陈和玉的上学安排好了,可早晚接送意味着自己要辞去先前的工作了。那自己要住哪,以后的经济来源在哪儿都是个未知数。依靠着仅有的低保收入,张锡娟租了个小车库,母女一起住;没钱了,天天买两三个馒头,就着萝卜干、腌菜、辣椒酱将就着吃。日子一长,苦狠了连陈和玉都叫着“鱼、鱼、鱼”,张锡娟也只能偷偷哭,有点好吃的也都省着给女儿吃,自己就看着。为了给女儿好一点的生活,张锡娟在住的附近找了份钟点工,虽然收入微薄,至少生活上能有点改善。另外陈和玉学费方面,镇里也有相应的补贴。一直到现在,张锡娟也没有放弃过陈和玉,一直陪着她上学到现在,所有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一切都是为了女儿。
我想,没有张锡娟的养育,现在的小和玉也不会过得这么开心。虽然日子很苦,但至少有这样一个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陪伴着自己的妈妈,就比什么都好!
(西渚镇横山村 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