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无锡市法律政策
无锡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2-12-20

解决残疾人温饱,是缓解和消除贫困的重要内容,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残疾人扶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融入各级政府扶贫计划,在大扶贫工作中,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到 2000年底,全市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资金来源通畅、实施专项开发的残疾人扶贫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在低收入人群中,残疾人所占的比例依然很高。在特困人口中残疾人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残疾人生活水平沉底现象严重,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

缩小我市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使他们与健全人一起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市委、市政府“富民强市”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省对扶贫工作明确指出:“要重视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残疾人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并分别制定了 2001年至2010年针对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展的十年计划。
为了切实加强我市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任务目标
提高农村低收入残疾人的收入水平,缩小相对贫困残疾人与各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有效提高低收入残疾人的经济收入,使其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逐步提高无劳动能力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使特困残疾人生活来源稳定,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二、指导方针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各级政府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领导,把贫困残疾人纳入扶持范围,列入工作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
——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
——坚持扶贫开发到户到人。以增加贫困残疾人户经济收入为目的,针对残疾人特点,因地制宜,采用有效方式扶持到户到人。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在生产劳动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主要措施
1、摸清低收入残疾人底数。各级残联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特困残疾人、贫困残疾人和低收入残疾人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切实摸清残疾人的经济状况、贫困程度、文化素质、劳动能力、帮扶项目、帮扶责任人、保障措施等情况,建立到人到户的台帐,为制定和落实残疾人扶贫计划提供依据。
2、继续利用国家康复扶贫贷款进行残疾人扶贫开发。各市(县)、区要继续安排好、利用好国家贴息康复扶贫贷款,专项用于残疾人扶贫开发,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达到贷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深入开发农村残疾人 “ 科技扶贫 ” 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依托我市科教发达优势,借助科技力量,利用基层科技网站,组织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帮助农村残疾人掌握种植、养殖和其他实用技术,依靠科技力量脱贫致富。
4、制定和落实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为残疾人扶贫开发制定特殊的保护政策,在残疾人税收、工商登记、用地等方面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农村税费改革中,进一步制定和规范残疾人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农村贫困残疾人负担。
5、努力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要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各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6、激励残疾人在扶贫开发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 十五 ” 期间,每个乡镇要树立一至两个靠自己劳动脱贫致富的残疾人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残疾人。各市 (县)、区要切实组织好残疾人种植、养殖 “ 十佳 ” 能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统计、监督
——认真做好残疾人扶贫的统计工作,完善统计报表制度,进行效益分析和总体估价,各市(县) 、区要按照省制定的统一报表,及时准确地上报残疾人扶贫开发数据。
——各市(县)、区要将残疾人扶贫列入统计、监督、检查范围,特别要加强对残疾人扶贫资金的审计,准确掌握残疾人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市将定期对残疾人扶贫工作进行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