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追求新跨越
引领残疾人向更加幸福美好的小康社会迈进
——在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杭仁育
(2013年3月)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四届主席团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五年来残疾人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残疾人事业实现全方位、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残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创业就业为目标,以实事项目为抓手,以“文化建设”为导向,时刻牢记责任和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市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认真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开拓创新,务实工作,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五年来,宜兴的残疾人工作扎实推进,先后获得了“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江苏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市残联所属的爱德培训学校获得了“全国优秀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江苏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等殊荣。宜兴市盲协被中国残联评为“十一五”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创先争优工作优秀单位。
五年来,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成绩:
一、夯实基础,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和谋划我市残疾人重点工作,每年的市50项重点工作、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中都有涉残项目。各镇(街道)残联增配1-2名专干,协助理事长开展具体工作,创建残疾人工作“五星社区” 188个,全市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残疾人工作网络。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教育培训,打造了一支“团结、实干、开拓、高效”的工作团队,残联队伍的整体素质、履职能力、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政策主导,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对市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救助金的意见》、《关于对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给予生活救助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的意见》、《关于对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的暂行办法》、《宜兴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综合性和专项性政策文件,2012年又出台了《宜兴市残疾人免费乘坐城区公交车实施办法》等多项政策意见。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为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扶持救助,残疾人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
五年来,我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1、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全市在职残疾人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认真执行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我市残疾人工作“普惠加特惠”的工作理念,将全市3029户残疾人家庭纳入低保,并将低保标准提高20%。在全省率先推行“阳光助残安居工程”,为143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修缮住房投入60万元。为1184人次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27.6万元。为9400名残疾人办理“爱心卡”免费乘坐城区公交车。积极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险途径,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学员、全市盲人按摩所盲人推拿师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
2、社会救助提标扩面。五年来,累计为5756人次发放低保重残补贴金490.82万元,为709人次生活不能自理的一级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81万元。为1899名持证三、四级精神病人发放年度特别救助金115.82万元。以我市慈善事业良性发展为契机,协调开展了党员义工结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基层党组织扶残、爱心企业助残基金发放、扶残助学爱心结对、“共拥蓝天,同享幸福”捐赠等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扶残助残活动,共计走访慰问残疾人2200人次,资金资助总额272万元。五年来,发动协调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走访慰问、结对帮扶、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多种渠道,为5629户贫困残疾家庭发放救助金近1000万元。
3、康复服务高效拓展。五年来,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通过借助优质资源、购买医护服务、创新助残模式、吸纳民营资本等多种途径,相继创建了“博爱家园”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博爱家园”残疾人康复中心、“博爱家园”儿童成长中心、“博爱家园”奇奇农疗中心和“博爱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等“博爱家园”系列品牌。在全市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18个,社区(村)康复室302个,镇级残疾人安养院18个,全力打造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服务平台。五年来,累计为152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了复明手术,实现了白内障免费手术全覆盖。为857名听力残疾人进行了助听器适配救助。辅助器具适配6186名。为10名残疾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救助50万元。为4508名精神病人提供免费服药,为340名精神病人提供免费住院治疗。为204名贫困肢残人免费安装假肢和矫形器。为506名残疾儿童开展抢救性康复训练。为1162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为30505名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经验全国推广,有962名盲人通过康复训练,掌握了基本技能,走出了家门。在2012年省“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市的验收考评中,我市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得到了考评组专家的高度肯定。
4、教育体系全面形成。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了优质专业的教育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残疾学生免费教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等政策全面落实。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广泛开展社会助学工作,累计对3748人次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助学扶持680万元,发放高中及高中以上残疾学生教育专项补贴47.65万元。强化职业教育培训,依托爱德培训学校和成人教育机构,为3507名有就业愿望和从业能力的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
5、维权服务贴心到位。五年来,为55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共接待残疾人信访470多人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12345政务热线接受咨询80多人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金10万元。五年中未出现重大复访越访事件,有效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会同城建部门在公共场所全面推广各类无障碍设施,为872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
四、注重实效,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各级政府促进就业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我们依托“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咨询,残疾人就业环境和发展前景不断趋好。全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超过91%。特别在依托全市优质师资、强化技能培训、拓展培训项目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五年来已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54期,培训残疾人3507人次,为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按比例就业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充分发挥残保金的杠杆作用,积极为用人单位选择、培养并推荐符合用工要求的残疾人,指导用人单位为残疾人开发并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5年来,全市共安置近200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2、集中就业成效显著。不断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加大对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激发全市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集中安置残疾职工的积极性。全市161家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职工8907名。全市26个保健按摩所安置中级职称盲人按摩师120名,就业年龄段盲人就业率达到65%。
3、分散就业取得突破。积极探索并拓宽各类残疾人的就业渠道。共创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25个,安置200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辐射带动3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积极扶持个人创业,为残疾人从事种养殖业、陶艺制作业等提供资金和技术帮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自食其力。
五、广泛参与,残疾人宣传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
在全市范围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积极营造扶残助残舆论氛围,多方位展示残疾人风貌。建立扶残助残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社会助残活动,并拓展志愿助残模式、推进志愿助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发展的良好风尚。同时完善覆盖市、镇、村三级残疾人信息管理平台,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和科学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精心组织开展“同在蓝天下”残疾人艺术节、“金秋放歌”残疾人歌会、残疾人游世博、“传递真情、放飞梦想”残疾人文艺汇演等全市性文艺活动,以此引导和推动各镇(街道)残联开展更加广泛丰富、更加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选拔和培养残疾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五年来有50人次分别获得不同层次和级别的体育比赛奖项,其中全国、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上获得2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涌现出了雅典、北京、伦敦三届残奥会女子坐地排球冠军谈燕华、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70米反曲弓赛冠军并一举打破全国和世界纪录的王珺等优秀运动员。
六、精心培育,残疾人奋发有为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五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名师指导计划、高校技能深造,选派参加世博会江苏周展示、参与各级职业技能竞赛、文艺汇演、体育赛事等方式,为残疾人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仅国家级荣誉就有:谈燕华获得北京、伦敦残奥会坐地排球冠军、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夏淑君享受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钱岳龙获得全国创业之星和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之星;蔡春英、范月琴分别获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陶艺组第一、第二名,蔡春英获得“全国劳动技术能手”称号;杨新平获得中国百强推拿按摩师大赛“十佳精英奖”;马志刚紫砂微雕《万众一心》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之最》证书。江苏省、无锡市级荣誉更多达22项。我市优秀残疾人培育工作走在了无锡乃至江苏前列,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誉,残疾人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成为文化宜兴不可或缺、弥足珍贵的财富。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上级残联的大力指导,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更离不开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残疾人自身的砥砺奋进。在此,我谨代表市残联,向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向为残疾人事业倾注心血的各位主席团委员和各位代表,向为残疾人工作付出辛劳的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部分残疾人尤其是农村残疾人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对他们的各类服务、保障和帮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还不高,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各类服务机构的人才培育工作、良性运营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福利企业政策调整使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残疾人就业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四是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还不够到位,为残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残疾人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强化措施、全力解决。
今后五年残疾人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五年,是宜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也确立了“做大做强”和“提质创优”双重目标,“民生优先”和“跨越赶超”双重要求,根据上级残联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后五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改善残疾人民生为出发点,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提升服务工作内涵,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和拓展残疾人保障和救助政策,全力推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营造更加优良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全面完成《“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任务,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有效实施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计划,致力改善残疾人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是健全残疾人各类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补充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研究落实“康复项目进医保进农保”政策并出台具体操作实施细则。协调相关部门将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残疾人辅具适配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二是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范围。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补助。探索福利企业退工残疾人断保接续政策,积极协调推动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增设残疾人专项险种。
三是提升残疾人社会救助水平。完善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就业的残疾人给予重点救助。切实做好贫困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访慰问、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工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二、有效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提升计划,致力满足残疾人需求和愿望
一是要以完善的平台支撑服务。健全和完善市、镇、村三位一体的康复服务平台。加大康复工作人员以及家庭养护专技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以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村(社区)康复室为平台,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的康复服务网络。
二是要以丰富的内涵提升服务。建立健全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服务为主体的康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0-6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7-14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贫困精神病人医疗康复救助,逐步扩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救助。统筹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妥善有效做好居家养残工作。
三是要以健全的机制推动服务。出台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达标验收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生年度考核细则》,协调卫生部门将康复站和康复医生的考核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运行方案,力争江苏省孤独症儿童康复资源中心落户宜兴,力争将“博爱家园”奇奇农疗中心创建成宜兴特色的精神病康复乐园。
四是要以实施的成效检验服务。建立各康复机构的个人档案和评估记录,并根据康复情况及时更新完善。制定康复机构考核制度,细化考核内容,加强对各类康复机构的考核力度,适时引入第三方考核、专家评估、康复对象满意度测评等方式使康复机构考核更加公平有效,并严格按照考核情况核拨经费。
三、有效实施残疾人就业优先计划,致力体现残疾人自身价值和尊严
一是要在推进充分就业上做文章。认真落实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残疾人就业制度,切实抓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充分发挥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作用,研究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福利企业为残疾人开辟更多的适应性岗位。充分发挥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全市劳动力就业工作大局,适时出台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形成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要在扶持自主创业上做文章。认真落实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残疾人开办个体工商户,建办民营企业,发展农村种养殖,实现以创业促就业。认真总结与探索残疾人扶贫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的发展经验,放大宜兴陶艺制作、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品牌优势,加快开发具有宜兴特色的适合残疾人就业或辅助性就业的特色产业,发挥残疾人创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三是要在加强就业服务上做文章。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扎实推进市镇两级残疾人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援助、劳动保障、辅助器具供应等综合服务工作。同时,要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实现残疾人就业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各类服务机构要改善条件、完善功能、规范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使更多残疾人在就业服务中受益。
四、有效实施残疾人潜能培育计划,致力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是要抓牢基础教育根本。加快完善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随班就读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2015年前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探索采取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形式,对适龄重度肢体、重度智力、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大力实施“阳光助学”计划,全面落实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各项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就学困难。加大对残疾学生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就读、参加成人教育。
二是要强化技能培训关键。依托爱德培训学校和其他成人教育基地,定期开办适合残疾人就业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对残疾人生活、护理技能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能力。重视残疾人艺术、体育才能的培养,展现残疾人的个人才华。今后五年,计划开办培训班20期,培训残疾人1000名。
三是要凸显文体活动效果。结合“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周”和“文化进社区”等活动,鼓励残疾人参加各类群众性体育运动。落实市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政策。培养与选拔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文艺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残疾人文体比赛。
五、有效实施残疾人权益维护计划,致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利益
一是突出制度化建设,打造政策环境。制定完善并普及残疾人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力度,畅通残疾人诉求渠道,规范残疾人信访程序,增强残疾人维权意识,依法保护好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推进无障碍建设,打造畅通环境。将无障碍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深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协调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是强化参与度建设,打造舆论环境。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新残疾人观,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先进典型。扎实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各类慈善公益组织在筹集助残善款、开展助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动员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积极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六、有效实施残疾人工作者能力提升计划,致力促进残疾人事业提高和发展
认真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和新出台的《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从体制机制入手,切实加强作风和效能建设,全力提高残疾人工作水平。
一是要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共财政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督促力度,确保残疾人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要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残联组织建设,构建以市残联为中心、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各专门协会和助残机构为依托的基层残疾人工作网络体系。各级残联机关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为政清廉,秉公办事,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深入基层调研,及时了解残疾人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加强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最终切实有效地为残疾人谋福祉。
三是要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对残疾人工作干部的培养力度,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管理,选聘有热心、有爱心、有能力的同志从事残疾人工作,切实抓好残疾人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甚感欣慰,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信心倍增。这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市残疾人事业开启了新的征途,迈向了更高目标。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这就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新的形势鼓舞人心,新的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新起点,追求新跨越,团结和依靠全市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开拓创新,奋发争先,锐意进取,全力开创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引领广大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航程上,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