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文体 >  文体动态
2013年残疾人工作动态第3期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3-08-27

疾人工作动态

3

(总第27期)

宜兴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宜  兴  市  残   疾   人   联  合  会   2013.8.22

目     录

动态简讯

△我市部分无锡市政协委员走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我市76名高中以上残疾学生领取教育专项补贴

为了圆我市残疾人的“创业梦”

我市残疾人运动员锡城展风采

斯诺克球星宜兴慈善行  与残疾朋友切磋球技

市残联辅助器具适配进家庭试点工作启动

市残联举办精防业务专题讲座

【基层信息】

魏平获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分析工项目第一名

和桥镇通过多种形式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

宜城街道残联酷暑为残疾人送清凉

宜兴民建企业家会员结对帮扶残疾人家庭子女

无数双手撑起的这个家

——徐舍镇残疾人徐志林获社会各界帮扶

动态简讯

我市部分无锡市政协委员走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8月21日上午,我市部分无锡市政协委员走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走基层进社区"活动。市政协副主席莫克明、温秀芳,秘书长闵曲成等共计8人参加活动,市残联理事长杭仁育、副理事长吴亚琴、戴菊华陪同走访。

莫主席一行先后走访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博爱家园”儿童成长中心,实地了解机构的运营情况。在残疾人康复中心,当了解到该中心非但拥有一批先进康复器材、多名资深专业康复治疗师,还专门聘请全国脑瘫康复权威高晶博士为残疾儿童诊疗评估并对全市康复员进行培训时,莫主席感到非常高兴,并鼓励中心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用精湛的技术和真诚的爱心满足广大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

在“博爱家园”儿童成长中心,莫主席一行详细了解了孤独症儿童在中心的生活康复情况,当得知中心有12名专业资格老师为23名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时,莫主席深情地说,残疾人事业是需要付出爱心和心血的民生工程。希望社会各界能一如既往关心残疾人尤其是残疾儿童,使他们能沐浴党和政府的温暖春光,健康成长。

此外,莫主席一行还为儿童成长中心送去了5000元慰问金,孤独症儿童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画作送给了走访的政协委员。                                      (宣文科)

我市76名高中以上残疾学生领取教育专项补贴

8月19日,我市举行残疾学生教育专项补贴发放仪式,向全市76名高中以上残疾学生发放教育专项补贴18.8万元。副市长吴青峰参加活动。

从2010年起,根据省残联有关规定,我市开始对高中以上阶段残疾学生发放教育专项补贴。2011年,我市又在省级补贴的基础上,按同等标准配套发放教育专项补贴,我市高中和高校两阶段残疾学生教育专项补贴分别提高至每生每学年2000元和3000元,进一步改善了残疾学生的就学条件和在校生活状况。4年来,受益的学生已经达到311人次。同时,市残联积极整合助残资源,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慈善助学活动,今年我市就有62名残疾学生和751名残疾家庭子女获得各镇(街道)民政部门发放的慈善助学金157万元。

发放仪式上,吴青峰副市长希望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以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确保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残疾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使自己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就科)

为了圆我市残疾人的“创业梦”

6月19日,全市50多名残疾人收到了“SYB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标志着历时5天的宜兴市首届残疾人自主创业培训班成功举办。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持续严峻,残疾人就业面临着更艰巨的困难和挑战,就业总量不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通过“授人以渔”的助残模式帮助他们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从根本上帮助残疾人脱贫解困,成了残疾人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市人社局、市残联、市爱德培训学校和宜城成校共同举办了宜兴市首届残疾人自主创业培训班,引进了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为有愿望开办自己中小企业的朋友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SYB(即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

此次培训是一项全市性创业培训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把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残疾人培训成为企业的创办者,扶持其创业意识、创业自信和创业精神。接下来,有关部门还将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创业支持和服务,在工商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全力为残疾人创业铺平道路。                                 (教就科)

我市残疾人运动员锡城展风采

在8月22日结束的无锡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残疾人部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表现优异。其中,陆超勤、谈莹、黄滨等3名“90后”选手还被赛事评委组授予“新人奖”。
  市残联今年共派出49名选手参赛,在各县市区中参赛人数最少,分别参加了残疾人部的篮球、举重、田径、羽毛球、游泳、乒乓球等6个大项10多个小项的比赛,共获得金牌23枚、银牌24枚、铜牌19枚。49人有36人获得了前三名的优异成绩,占参赛人数的三分之二;有46人为宜兴代表队争得了分数。其中,今年19岁的陆超勤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比赛中分别获得跳远第一名、400米第一名和2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21岁的谈莹幼时遭遇车祸,脚部有残疾,前年开始参加游泳训练,本次比赛中,她包揽了蛙泳100米和仰泳50米的冠军;家住宜城太新村的黄滨今年20岁,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他一直非常热爱运动,现被选拔到省残疾人举重队参加集训。在举重60公斤级的比赛中,他获得了第二名。此次运动会充分展示了宜兴残疾人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宣文科)

斯诺克球星宜兴慈善行  与残疾朋友切磋球技

6月13日下午,“英国斯诺克皇后”埃文斯、2007年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冠军戴尔以及世台联官员万保罗、赛琳娜,在市残联吴亚琴副理事长的陪同下,来到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看望慰问这里的残疾人朋友。

四位嘉宾向残疾人代表赠送了2张斯诺克球台、一张乒乓球台和端午慰问品,残疾人代表则回赠了自己精心制作的紫砂壶。之后,四位嘉宾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托养中心的台球活动室、陶艺制作室、盲人按摩培训室以及学校文化展厅。在台球活动室,两位世界顶级大腕和残疾人朋友还切磋了一把球技,并在球杆和球桌上签名留念,现场洋溢着快乐的笑声。在技能培训室亲眼目睹了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两人被残疾人朋友的精湛手艺深深折服了。“太神奇了!”埃文斯说。

  当听说现在我市残疾人陶艺家频频在世界、全国残疾人技能大赛中获奖,他们的作品最高能买到10万元一件时,两人更是瞪大了眼睛,“太棒了!”活动结束后,埃文斯对记者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到中国参赛,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参加这样的慈善活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这位从2005年到2013年连续9次夺得女子斯诺克世锦赛冠军,有着“英国斯诺克皇后”美誉的美女球手表示,“残疾人非常不容易,但他们却在想方设法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我特别佩服他们!”

埃文斯接受采访时,戴尔一直被残疾人朋友围着合影留念。整个活动,他一直非常开心。他说,“看到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和天地,我非常感动 ,也深受启发。这次宜兴慈善公益行,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大。”(宣文科)

市残联辅助器具适配进家庭试点工作启动

年内为400名残疾人量身定做相关器具

近日,和桥镇残联会同市残联工作人员,为该镇西锄村、永兴村的20多位残疾人进行了辅助器具适配筛选,拉开了我市残联辅助器具适配进家庭个性化服务工作的序幕。   

     目前,我市持证残疾人共有2.2万多人。市残联康复科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向残疾人发放轮椅、拐杖、盲杖等辅助用具,都是有什么发什么。“今后我们要逐渐为残疾人量身定做更人性化、针对性更强的辅助器具,帮助他们能借助适配辅具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和桥镇西锄村的梅三群和苏红英夫妇,分别是视力二级和肢体三级残疾。当天,工作人员根据他们的情况,为其适配闪光水壶、语音报时器、盲杖及四角拐等辅助器具。永兴村年过六旬的缪华四,中风在床已3年多,工作人员当场帮他适配座厕椅,双轮助行器,还鼓励他要进行康复训练,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6月15日前,市残联将完成对杨巷镇、和桥镇、宜城街道三个试点镇(街道)的辅助器具适配摸底工作,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预计到今年底,全市有400名残疾人将用上量身定做的辅助器具。      

(宜兴日报社   张茜)

市残联举办精防业务专题讲座

8月12日下午,市残联在爱德培训学校阶梯教室举办了“精神病人康创新精防业务培训班。各镇(街道)残联专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医生和市精防技术指导中心等50多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特邀台湾大观心理治疗所院长林昆辉教授来宜做专题讲座。专家从“S-R模式康复系统分析”、“创新康复治疗的三个取向”、以残联为社区康复中心模式的创新”三个方面讲解了精神疾病康复治疗的新理念、新经验,并与现场听课人员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精防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使大家开拓了视野,拓展了交流渠道,对做好我市社区精防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康复科)

【基层信息】

魏平获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分析工项目第一名

6月24日,从市人社局传来喜讯,周铁镇肢体残疾人魏平喜获2013年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分析工项目的第一名。

本次大赛设立陶瓷手工成型、电线电缆检验工、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电焊工、化学分析工、装配钳工等10个竞赛项目,作为全市300多名选手中唯一一名残疾人选手,魏平凭着精湛的理论知识、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在37名化学分析工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

魏平,江苏瑞佳化学有限公司员工,宜兴市作家协会会员,2010年世博会英国馆最佳沟通之星、江苏省“绽放生命、共享阳光”主题演讲二等奖获得者、2011年无锡市精神文明十佳新人、无锡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这次技能大赛的夺冠是她又一次用实际行动,印证她的那句原创座右铭:“工作必须努力、生活我要点缀,未来自已创造”,也是残疾人平等参于社会、对生活乐观积极、对精神文明不懈追求的充分体现。                                 (周铁镇残联)

和桥镇通过多种形式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

7月24日上午,冒着高温、顶着骄阳,和桥派出所民警前往结对帮扶对象——楝聚村贫困残疾人顾爱凤家中看望慰问,看见顾爱凤烈日下在菜场门口卖葡萄的艰辛场景,派出所民警立即自掏腰包把她还没卖出的葡萄全部都买下来,并协调闸口市场办负责人为顾爱凤给予最大可能的帮助。当他们得知顾爱凤想到福利企业上班的愿望后,当场协调远东电缆厂并帮她询问有关政策,并承诺如顾爱凤儿子考上大学,所缺学费由结对干警承担。这是和桥镇残联进行多种形式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涌现出的温馨感人的一幕。

今年以来,和桥镇残联通过镇党政领导、爱心企业、驻镇单位及市级机关部门领导“三解三促”等多种形式共结对帮扶30名贫困残疾人。其中在镇党政领导进行的“献爱心、一帮一”活动中共结对吴美华等6名贫困残疾人,结对领导经常到他们家中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送去慰问金,同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答应对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尽力帮助解决。爱心企业江苏凌志环保有限公司、无锡市瑞源普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两个企业共结对4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每年给他们送去1000元慰问金。在市级机关部门开展的“三解三促”活动中,市海关与瘫痪在床的何菊仙等8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结对帮扶。市海关关长带着慰问金及慰问品对何菊仙进行了走访慰问。市国税第四分局等驻镇单位也结对了5名贫困残疾人。

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残疾人的经济压力,改善了他们生活的状况,增强了残疾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在全镇营造了关心、关爱、帮扶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和桥镇残联)

宜城街道残联酷暑为残疾人送清凉

7月30日、31日两天,高温炙烤着宜城大地。烈日下,公共自行车边的温度表显示为38度。残疾人近期生活得如何?特别是重度肢体残疾人如何清凉度过高温生活?这些都牵挂着街道残联工作人员的心。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残联对街道所有一级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逐户为他们送去电扇、饮料、花露水、毛巾等防暑用品,送去康复指导书籍和助残政策汇编,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谈家干社区残协专干的引领下,工作人员来到了祥和花园的王先生家中。王先生是退伍军人,16年前的一次工伤事故造成下肢重残。他虽然只能躺在床上,但精神乐观,他一会儿了解相关助残、低保政策,一会儿询问如何配置适合自己的康复器材,一会儿反映社区、街道如何对他关心关爱,一会儿配合着医护人员体检。与王先生告别时,他一个劲地大声说:“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好报。”

在走访的18户重度肢体残疾人中,大部分家庭都比较贫困。虽然是高温酷暑,家中却很少开空调。他们的生活大都被家人和社区照顾得井井有条,精神面貌乐观向上。家住阳泉社区的小夏是一级肢体残疾,父亲又是二级肢体残疾,生活起居都靠年迈的母亲照顾,十分艰辛,这也再次让我们体会到开展志愿者服务、居家助残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市残联副理事长戴菊华也参与了本次送清凉活动,并对街道残联在暑天中能进门入户,为不能出门的重度残疾人提供面对面的服务予以肯定。同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还选派精干力量,全程参与本次慰问活动。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街道残联为重度残疾人家庭送去的不仅是一份清凉,更是一份关爱,也是深入基层,了解残疾人生活现状,提供康复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

(宜城街道残联)

宜兴民建企业家会员结对帮扶残疾人家庭子女

7月29日上午,新庄街道开展了宜兴民建企业家会员向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活动。该活动由宜兴民建委员会发起,新庄街道社事办牵头,通过民政、残联前阶段的调查摸底,从低保、低收入家庭中挑选出10名优秀贫困学生,其中5名是残疾人家庭子女。民建企业家代表向受助学生每人发放1000元慈善助学金,该活动的开展减轻了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的负担,促使残疾人家庭子女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就学机会,在逆境中成长成才。

(新庄街道残联)

无数双手撑起的这个家

——徐舍镇残疾人徐志林获社会各界帮扶

   

“磊磊,天这么热,自己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镇里和村里的领导又来看咱们了,爸爸马上要去厂里上班了,你放心好了。”7月25日中午,徐舍镇芳庄村南阳圩的徐志林打通了女儿磊磊的电话,在盐城师范读大二的磊磊一放假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在城里一家奶茶店打起了暑期工。  

今年52岁的徐志林患有小儿麻痹,行动不便;38岁的妻子是一名聋哑人,没怎么读过书,夫妻俩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仅靠不到3亩地和夫妻俩日常打零工艰难度日。两年前,磊磊刚考上大学,老徐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有出息了,忧的是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更是雪上加霜,那时候妻子身体也不好。生活的压力、日常的开销、女儿的学费成了摆在老徐面前的一道道坎。那时候,得知老徐家的困难,周围的亲戚朋友没少塞钱给他,在镇里和村里的帮助下,终于筹齐了磊磊的读书钱。“女儿很懂事,知道读书的钱来之不易,是大家的帮助让她有了今天,所以从来不主动伸手问家里要钱买衣服什么的。等到开学的时候,民政部门还会发给我们一笔3500元的慈善助学款,帮我们减轻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老徐感慨道。    

  女儿磊磊出去读书,行走不便的老徐一边要照料好妻子,一边出去打零工。多年来,村里一直帮老徐联系附近找零工的厂,可是等上一个厂里忙完了,老徐又得换下一家,每个月的收入都很不稳定。为此,徐舍镇芳庄村村党总支书记张建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想着要帮老徐找个稳定的工作。前几天,远东电缆的辐照交联厂要招一批残疾人,张建伟第一时间想到了徐志林,赶忙帮助老徐报了厂里的缝纫工,“工作就是做手套,活也不累,车间里有空调,单位还提供免费住宿,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工资,生活有了起码的保障,还可以攒下来给女儿交学费。等女儿毕业工作了,我们就熬出头了。”老徐笑道。

(张茜   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