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文体 >  文体动态
田野里长出“诗歌节” 宜兴残疾人作家夏正平策划组织田野诗会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4-11-20

11月17日傍晚,暮色四合,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田野里涌动着一片金黄。在宜兴太湖西岸白茫潭边,一场在田野边举行的诗歌节“第五届白茫潭诗歌节”如期进行。

在乡村诗人们动情吟诵中,人群中不时爆发出笑声、掌声、喝彩声。这是一场从田野里长出来的诗歌节,也是一次属于乡村浪漫的文学聚会。质朴、真挚、热情,每一个诗句都从诗人们心里、 从家乡的田野里流淌而出,在这片乡村的土地上,文学获得了最高尊崇。

诗会上,坐在轮椅上、低调微笑着的人就是夏正平。他已连续组织了五次田野诗会。他说,我们就是大地上长出来的一株草,是大地滋养了我们,包容了我们,所以,我们就用诗文来感恩大地,感恩这个世界。

18岁时,夏正平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的5层高楼摔下,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是文学拯救了他,为他点燃了生命的灯火。大量的阅读,不舍昼夜地写作,让他成为了一名作家,他在全国的报刊杂志不断发表散文、小说,开专栏,因创作成绩突出,被选宜兴市作协副主席。他动情地说:“乡村永远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灵魂的皈依。现在物质富裕了,人们的心灵也不能贫瘠,我们在乡村的田埂上播撒些文学的种子,才能让村庄里精神脉络上生长更美的花儿来。”

这次来自宜兴田野上的文学活动,也引起《新华日报》社的关注。《新华日报》文化新闻部主任薛颖旦老师动情地说,她参加过无数高大上的文学活动,但这场办在田埂上的诗歌节,却让她如此感动。这些生活在田野上的乡村诗人,吟诵的每一个诗句,都彷佛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凝聚着真挚的乡情,承载着生命的思索。这些乡村诗人们,就像一棵棵生长在田间地头的杨柳树,扎根于故乡,又眺望着未来,让乡村变得结实饱满,丰盈生动。

“炊烟是村庄的坐标/那些沉着的平静/一如多年前听过的一首民歌……”“让我们坐在温暖的田埂上吧/大地是如此金黄/麦穗的模样多像母亲的笑脸,我站在一颗麦穗之上……”诗歌节结束了,夏正平说,乡村诗会还将继续……

(宣文科 蒋敏)

田野里长出“诗歌节”.jpg